媒體專訪:菜鳥RFID倉庫管理系統如何實現供應鏈數字化改造
時間 : Invalid date 分類:物流科技資訊
一件產品有了自己的“數字身份證”,會是怎樣的景象?基于射頻識別能力,RFID能精確進行數字采集,實現庫存數據實時傳輸和回溯。不僅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經營效率,還能在環保回收上發揮作用。如今,這項舶來品正從服飾領域,向食品、物流等多行業擴展應用,將國外經驗化為己用。新技術與行業結合的過程,需要時間的檢驗,也需要從業者給予耐心和開放的心態。新技術的合作長度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測試、上線、調整、陪跑,最后品牌商實現平穩運行RFID技術系統,幾乎是一個數字化再造的工程。

10分鐘盤清庫存
箱體內側若是裝上了RFID標簽,一件食品無論走到哪兒都“無處可逃”。這箱產品的批次、生產時間、效期、出廠時間,以及入庫到出庫,甚至包括發往全國的經銷商倉庫,都能進行軌跡捕捉,數據動態能被實時抓取。全鏈路的可視化能讓商家準確知道整個貨物的生產、流轉狀態,對各個環節的庫存一目了然。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不是新鮮事物。它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閱讀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傳輸數據,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目的。一般被用于供應鏈商品流通中的貨物盤點、出入庫交接以及全鏈路追蹤。
“運用RFID技術能很好地降本提效。”菜鳥物流科技IoT業務總經理徐明見證了RFID對行業帶來的深刻改變。他舉例稱,以前需要人工掃描條形碼,但RFID能進行群掃。比如需要大約80個人進行月臺掃描出貨,使用該技術后能降一半的人力成本。
客戶還能通過一個小型稽查讀寫器來實時盤點經銷商的庫存。徐明表示,過去,商家需要派2—3個稽查員花兩三天時間把經銷商的貨物盤清楚,了解是否有竄貨行為。但現在,只需要一個人拿著讀寫器在經銷倉庫里走10分鐘,就能拿到90%以上準確率的庫存數據,避免了人工整理數據出錯,或是造假行為。
提升快遞識別率?
RFID能幫助企業自動化、精細化管理供應鏈,這讓徐明和團隊更為野心勃勃。這意味著RFID如果能走出服裝領域,運用在物流、食品等更為廣泛的行業中,將有著可觀的商業前景。
以消費者最熟悉的快遞服務為例。得益于電子面單上的條形碼,包裹從出發地運輸到目的地,消費者能在電商平臺看到一條清晰的包裹流轉軌跡。若是能用RFID技術替代條形碼,不僅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還能大幅提升數據的真實性和采集效率。?
目前,菜鳥正在快遞包裹上試點運用RFID標簽。相較于服裝行業99.9%的識別率,由于快遞包裹里的物品繁多,RFID在快遞業的平均識別率大約在70%—80%。為了克服液體、金屬等物品對RFID識別率的干擾,徐明帶領團隊從標簽磁場、算法和讀寫器三個維度做了大量的提升和研發,來改善RFID的應用能力,強化產品的市場延伸空間。
回想2014年,菜鳥上線電子面單替代了過去的紙質面單,大幅改善了快遞業的運轉效率并推動了全行業操作流程的自動化進展。從快遞網點到末端快遞員掃件,RFID會較大改變從業者原來的工作習慣和作業流程,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助力減碳回收?
企業也在嘗試將RFID數據透明可溯的能力運用在環保回收環節。英氏旗下產品包括嬰幼兒米粉及清清葆、面條、肉酥、葡萄糖和餅干等多種營養食品,而產品的循環箱主要應用于英氏工廠到電商發貨倉的鏈路。通過搭載菜鳥自研的RFID芯片,可助力英氏降低30%的包材成本。在減碳上,單箱單次循環可減碳約575克。?
據統計,預計2026年超高頻RFID市場規模將達到291億元。中國超高頻RFID應用將會逐漸推廣,未來主要將超高頻RFID應用于定位、加密、傳感器集成上。目前,遠望谷、微標科技、芯聯創展等企業競相角逐超高頻RFID領域。
工信部等十部門在《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指出,要加大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關鍵射頻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術和產業化瓶頸。而“十四五”規劃同樣提及,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